Friday, June 15, 2012

人性因為複雜而動人─ 觀看今敏的《妄想代理人》



好的動畫會讓你深刻,讓你不單是沉浸在美好的烏托邦,而是重重地敲開人性醜陋地一面,一片片剝下來。《妄想代理人》正是這樣的一部作品,而且詭異又有趣。


每個年代都有動畫大師,以風格深度去看,今敏是我心中的新世紀日本動畫監督的絕佳代表。現實舞台上演的超現實劇情,用色彩班爛華麗的畫面,演出人性陰暗一面,是今敏所擅長的,其作品描寫人性的光明和黑暗,相當深刻,雖然他產量稀少,但作品部部出色,由《Prefect Blue》到《千年女優》、《盜夢偵探》等等都是一時之選,前天在學校圖書館一口氣看完十三話的《妄想代理人》正是他罕有的電視動畫作品。所以想上來分享這部作品:

《妄想代理人》,2004年在日本首播的電視動畫作品,全劇共十三話,由MAD HOUSE製作,是今敏第一部監督的電視動畫作品。《妄想代理人》是今敏招牌的虛實交織,流暢而不拖泥帶水的場景轉換,容易讓人看得眼花撩亂腦袋短路。不過我卻看得超開心,刺激。
故事本身其實很簡單,少年以球棒連續襲擊不相干的人,一連串案件,慢慢變成都市傳說,真真假假,就算疑犯自殺死掉,事件仍然沒結束,甚至有人希望以被襲擊來逃避現實,一個謊言,引發一連串事件,弄假成真,真也是假,真假難分,真相已不是真相,只有混沌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《妄想代理人》片頭曲op
 妄想代理人》可以切分成兩個塊面觀賞,前半場(1~7話),有節制地描述每位受害者的心裡狀態,隨著受害人數激增,辦案警探逐漸發現他們之間的共通特點「受害人都在其內心最脆弱、無助的時候遭到攻擊」。
到了後半場(8~13話),故事調性大轉彎,「球棒少年」從實入虛,他,成了社群裡的厲鬼,成了哈利波特的佛地魔,成了畏懼的代名詞。
我必須說,《妄想代理人》前半段好看,後半段,則是精彩地不像話。
故事越來越匪夷所思,卻也越來越合理,多麼矛盾,又多麼理所當然。
從單一的攻擊事件,慢慢擴散、蔓延,彷如不知名疾病,襲擊社會每個角落。它探討日本現代社會的各種光怪陸離現象,過度沉迷於虛擬網路世界、集體自殺、偶像崇拜、資訊焦躁......,每個人都在陷落,每個人都在恐慌。
害怕跟不上時代、害怕買不到最熱門的玩偶、害怕被人瞧不起、害怕工作表現不如預期....,還有,害怕自己。最恐怖的敵人,就是自己的心魔啊。

我想,你一話一話跟著走,最後你會了解所有的惡,都源自某個不起眼的點,逐步累積成驚人塊面,終難控制;如何解決?自然得回歸根本,回歸到我們自身。


人啊,永遠不會只有一個面向。

醉心於動畫─ 大提琴手高修(セロ弾きのゴーシュ)

James Allen 有一句話: A man is literally what he thinks. 

首次來寫網誌,總該設立幾個目標。
希望能逼迫自己把平常看了有感欲發的動畫、漫畫、電影、短片或是書籍、政治事件等等都以寫網誌的形式記錄下來。
只不過在臉書上已開了一個粉絲頁面來分享平常覺得有趣的動畫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ages/iCrazy/264366773611251)
當然也覺得自己可以利用這個網誌來擺放平常畫的圖。只不過這樣會不會太雜呢? Anyway,人生不也是如此。


開頭第一篇,來分享自己最嚮往的動畫世界。雖然我沒能走上學動畫,但我真的喜歡看動畫(無分口味或國界),只要看著看著,我是能不吃不喝不做作業不想男人的,即使身邊錢不多我也願意掏出,買下價格不斐的動畫電影DVD。那種擁有的激情感動是沒有任何事物替代得了。為何如此,當然就會想到媽媽,小時候,我媽她不讓看電視,只讓我和我弟看她買的或是用錄影帶(美好的VHS時代)錄下的動畫電影,從迪士尼、華納到日本宮崎駿、高畑 勲、源氏物語甚至俄羅斯的Yuri Norstein都有...... 每一部的每一畫面甚至音樂我都記得,或許忘記片名,但是只要某一個瞬間閃過,那些記憶彷彿嵌在我神經元裡妄想衝出頰上的肉。網路total recall恐怖地神奇,靠著敲鍵盤搜尋去返拾我小時候看過的那些影片。 腦海的壁癌一點一滴就能刷補貼平。



這一部大提琴手是我小學低年級時看過的,是我記憶中視覺體驗很滿足的一部。畫風是高畑 勲較早期的作品,也許你會認為震撼力不足,人物的表情有些粗糙,但我現在再看一次都覺得無損於它拙趣的質感,只要赤子之心尚未遺落,你都能在裡面感受到滿滿祥和的美。由於是以音樂(幾乎大半皆為貝多芬的曲目)為訴求,許多情節都用音樂代替言語娓娓道出心中的感情,你一定要親身觀看才能體會其美感。片中每一個動作和每一隻動物都配合著音樂而表現。

大提琴手高修,在農村中以種植蔬果維生。在一次樂團的練習中,高修因弦不準而遭團長責罵,他覺得很氣餒,解散後便自行留下練習。回家後高修繼續白天的練習,面對的是樂聖貝多芬的遺像。忽然,他聽到敲門聲,一隻貓直立步入。貓咪帶著番茄請他演奏舒曼的特洛美萊(但貓咪發音錯誤變成夢夢曲),高修發現那些番茄是貓咪從他田裡偷的,他十分生氣,關上門窗、摀上耳朵彈印度獵虎曲,讓貓咪如瘋狂般到處奔跑吼叫,高修捉弄放牠走。
接下來有布穀鳥、狸貓、老鼠,不同的動物來找他幫忙。高修一次次在與牠們的互動裡磨軟了他的心性,也因為仁慈沁染了他在音樂上的進步。


隨著音樂會到來,高修所在樂團的演出獲得觀眾們的喝采。應觀眾要求,團長派高修上場演奏一小曲。高修選擇了印度獵虎曲,將現場的氣氛帶到最高潮,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。而在其中,高修望著燦爛的夕陽,想到這段期間能進步神速,都是那些小動物們教導他所致,他以造化為師。

如果這世界有天堂,我認為就是長這樣,大提琴手裡的世界,人和大自然、所有的生物都是如此讚頌美。 也許現實並非如此,所以動畫電影創造了這樣的世界。

如果要觀賞這部片(市面上買不到了) 可以直接用英文片名去Youtube搜尋。

大提琴手 高修
日文原名:セロ弾きのゴーシュ
英譯:Goshu the Cellist
原作:宮澤賢治
監督:高畑 勲
上映時間:1982年
出品: 1981年